这一幕发生在阿米尔汗的另一部代表作——摔跤中。爸爸的坚持——以前没有女孩练过摔跤,但看到孩子有和其他男孩打架的天赋后,爸爸坚持让女儿学摔跤。从小到大,爸爸都陪着孩子练习,直到最后的比赛,爸爸都保持着对孩子的信念。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不邀自来,我是驴驴驴《摔跤吧爸爸》不部影片是由尼特什·提瓦瑞执导,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电影。相信不少人是冲着这位大帅哥去的,2009年上映《三傻大闹宝莱坞》让他吸引了不少的粉丝,出色的演技,帅气的外表无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这部电影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的,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打破世俗观念,让女孩子练习摔跤,最后取得冠军的故事。
电影《摔跤吧,爸爸》为什么那么感人?
1、爸爸的坚持-以前没有女孩子练摔跤,但爸爸看到孩子的和其他男孩子有打架的天分之后坚持让女儿学习摔跤,从小时候坚持到大的时候,而且爸爸陪着孩子练,一直到最后的比赛,爸爸都拿自己的信念在陪孩子坚持。2、爸爸的狠心-再给两个小女儿训练的时候,两个孩子腿都肿了,孩子可以背后给孩子按摩腿,卖掉东西给孩子补餐费,但是当着孩子的面,还是挺狠的训练,没有回头弓的坚决,这点不佩服爸爸。
《摔跤吧爸爸》值得去电影院看吗?
值得一看父亲”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女儿,无耻吗?是的。如果,“父亲”不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女儿,他女儿的人生轨迹会如何走向?在印度这样一个种姓制度森严、童婚率极高、女性一出生便注定沦为生殖工具的国度,她的女儿如果不受父亲所迫去练习摔跤,唯一的结果就是长到13,4岁,嫁给村东头的老王、老张或者老李,然后生一堆小王、小张或者小李。
一个是世界冠军的结局,一个是在村里没有尊严、领着一堆孩子瞎转悠的村妇,你说她该感谢父亲给她哪种结局?父亲遭受着村里人的冷嘲热讽,与全村、全印度社会为敌,给女儿另一种人生,我倒觉得这恰恰是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的表现。“父亲”重男轻女、直男癌吗?是的。所以很多人爱拿这部电影的“三观”说事,批判导演的三观歪到了下水道里。
但是,电影里的“三观”,无论怎么重男轻女、男权父权至上,都是印度社会客观存在的通病。导演所做的,只不过是将印度的社会现实给还原了,如果导演三观很正地编造一个男女平权的乌托邦印度社会,那才是最大的“三观不正”。撇去你们所谓的不正的三观,至少这部电影在传递永不放弃的正能量,这一点足以让我热泪盈眶,感谢导演以及阿米尔汗——我的男神。
为什么万达要抵制《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
“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国家是我们进步的第一步,没必要为自己祖国被放在聚光灯下羞耻,应该羞耻的是我们的国家在哪一方面还有欠缺。”————阿米尔·汗阿米尔·汗认为创作电影最重要的是走心,比起金钱他更关注的是能否在讲好一个故事的同时也能体现出对社会的关注。所以我觉得他不太可能为了商业价值而去拍一部传递错误价值观的电影。
因而尽管对这个故事心存疑虑,但出于对这位演员的了解,我还是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电影刚刚在国内上映、排片还不是很多的时候就买票前去观看。看完之后,不得不佩服这部电影的主创们,也更加尊敬和喜爱阿米尔这位演员了。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所传递的,是一个与我们所以为的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女性和男性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一件事男性可以做到,那么在同样的条件下,女性同样可以。
影片的开头确实有些“压抑”:在父亲的压力下,女儿们被迫剪掉长发,失去了童年,被迫完成父亲的梦想。但是随着影片的进展,我们突然发现,以我们的视角和经历来看待这个故事,有点幼稚。影片中,父亲看到并尊重女儿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的价值,而不是实现梦想的工具。全片从头到尾都是这样的场景:男主训练女儿们参加摔跤,她们被指出;主办方在男主带女儿参赛时表示不满;向妇女提供的培训条件特别差。总之,这个国家不欢迎女性参加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