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每当想起汶川地震,当时的惨烈状态依然历历在目,为汶川地震的遇难者默哀。十年前的今天,当汶川地震的噩耗传来,我突然失去了理智。我是汶川地震最直接的目击者之一。先说量级。汶川地震最初的速报是7.6级,三天后修正为7.8级,一周后修正为8.0级。这么大的地震在当时对各方都是很大的挑战,基于科学态度对震级进行了两次修正。
汶川大地震12年了,有哪些纪念诗词文章?
孩子快抓住妈妈的手作者苏善生孩子 ,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妈妈怕你 碰了头快 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妈妈 怕 天堂的路 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自从 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孩子 你走吧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摸样来生还要一起走妈妈 别担忧天堂的路有些挤有很多同学朋友我们说 不哭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妈妈 你别哭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 慢慢的走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一起走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10年前的今天你在干什么?
十年前的今天,当汶川大地震的噩耗传来,我一下子就懵了!!!那时候,在单位所有的同事都围在电视机旁关注着汶川事态的发展。不管男女老少,一边看一边流泪。领导们也一同观看,不会因为我们上班看汶川新闻而批评我们。下班回到家第一时间也是打开电视关注汶川最新的消息。亲戚朋友同事之间见面说第一时间说的也是汶川的最新消息,震惊唏嘘痛心。
单位组织了几次捐款,每个人都踊跃捐款。不仅如此,在街上捐款箱我们也会主动捐款。两夫妻都不记得共捐了多少钱就连小小的女儿也主动在学校拿自己的红包钱捐款,说要捐赠给汶川的小朋友。反正就是全民自发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希望尽自己能力,能给汶川出一分力,为汶川送上一丝温暖。时至今日每当想起汶川大地震,当时的惨态还历历在目为汶川大地震的死难者默哀 。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十年前的这一天你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我是汶川地震最直接的亲历者之一。十年前,我是参加工作不久,在国家地震台网从事地震速报工作。汶川地震发生在5月12日,是我同事负责测定和速报的,我是前一天值班,就是5月11日早上接班,值班24小时,5月12日早上八点半交班,在完成交接班后我又忙了一阵子其他工作,中午回家休息。刚到家就收到了汶川地震的速报短信,马上又赶回工作岗位,这一忙就是三天三夜。
先说震级,汶川地震最初的速报是7.6级,三天后修正为7.8级,一周后确定为8.0级,这么大地震,当时对各方面来说都是巨大挑战,对震级进行了两次修正是基于科学的态度。 再说传播,汶川地震导致大半个中国都有强烈震感,当时完成速报测定时地震已经过去14分钟了,那时的速报也没有直接对公共服务,印象中是先传到中央电视台,再由主持人口播,正在看电视的观众收看到这个消息时地震已经过去至少半个小时了。
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对地震速报进行自动测定,能不能把突发震情通过网络直接服务于亿万老百姓。当时,我下定了这个决心。花了几年时间后,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我完成了地震自动速报综合触发平台设计工作,并和同事们一起完成了系统研发,于2013年起开始对外服务,地震的测定速报时间由以前的十几分钟缩短到一两分钟,现在大家在各种渠道看到的地震自动速报就是这个平台产出的。
后来,我带领同事开始建设新的地震媒体平台,促成了地震报道的全自动发布,并与今日头条等大型互联网平台进行实时技术对接。现在,地震新媒体平台影响力位列全国政府机关新媒体前十,地震速报最新消息早已实现了面向全国网民的定向推送和精准服务,一分钟即可覆盖1亿网民。然后,我开发了一个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几秒钟就能写几百字,还能做一些图。这使得面向公众的服务内容不再是地震的基本参数,而是包括热力人口分布图在内的十四项服务内容,并与新华社、央视新闻、腾讯新闻等新闻媒体客户端实时对接。我认为这个机器人有一天可能会获得中国新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