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灯泡是卤素灯,里面充有惰性气体。当然,200瓦的灯泡可以让房间更亮。就像我们平时节日装饰用的小串灯一样。它本身的照明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如果把所有小灯泡的功率加在一起,再换一个同样功率的大灯泡,那么这个大灯泡的照明亮度肯定会更高。

汽车转向灯泡不停闪烁,几年都用不坏,它和普通灯泡有什么不同?

很多朋友应该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用的白炽灯吧,玻璃灯泡,里面有一圈跟细弹簧一样的灯丝,通电后不仅发光,发热量也特别大。当年很多家庭都用过这种灯,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发热量大,不省电。这种灯通电瞬间是最容易烧坏的,所以家里大人都会告诉孩子们平时不能乱开灯。而汽车的转向灯也是带灯丝的灯泡,而且工作时也是一闪一闪的,但是这个灯并不容易坏。

这到底是什么原理呢?其实我认为有这几个原因。1灯泡种类不同白炽灯内部是真空状态,灯丝通电时温度非常高,会使钨丝一点点升华,从而导致灯丝变细,电阻变大,通电时产生的热量更多,更容易烧断。而且灯丝变细后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也更容易断裂。白炽灯用久了玻璃罩内会有很多小黑点,那就是钨丝升华后堆积产生的。而汽车的灯泡是卤素灯,里面充有惰性气体。

通电时灯丝上升华的钨原子与卤素结合,游离在灯泡内,这些物质再次碰到灯丝时还会继续分解成惰性气体和钨,所以灯丝不容易损耗,也就不容易坏了。2灯丝粗细不同汽车电源是12伏,家用交流电电压是220伏。对比来看转向灯电压低很多,所以想要保证灯丝有足够的电流,就需要把灯丝电阻降低一些,否则点不亮。而降低电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粗。

而家用电电压很高了,灯丝太粗的话电流过大会直接烧坏灯丝,所以白炽灯的灯丝都更细,越细自然越容易断。电源家庭用电电压高,电压波动相对大。而且当时大都用的是上图这种拉线开关,开关灯时拉的速度和力度不稳定可能导致触点发出电弧,造成电压波动。所以很容易烧坏。而汽车电瓶电压低且稳定,闪光器通断有规律,灯丝工作相对稳定,就不容易烧坏。

转向灯工作状态灯丝温度低的时候通电最容易烧坏,因为这时候电阻比较大,通电后热量迅速上升,容易熔断。而卤素转向灯虽然看起来是一闪一闪的,但你要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它更像是忽明忽暗。因为转向灯闪光间隔很短,闪光器断电时灯丝是逐渐变暗降温的,而在灯丝还处于微红发热状态时闪光器就再次通电了,这时候灯丝温度还很高,就不容易坏。

100个两瓦的灯泡和一个两百瓦的灯泡,哪个能把屋子照得更亮?有什么区别?

当然是1个两百瓦的灯泡能够把屋子照得更亮。100个2瓦的灯泡,总功率是200瓦,1个200瓦的灯泡,功率也是200瓦,单单从功率及耗电量的角度来说,这两者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如果要分析哪种情况可以把屋子照得更亮,那么就不能只考虑功率的问题,重点要考虑的是光通量的问题,光通量的单位叫做流明lm,一般1根蜡烛发出的光大约是1lm左右,而一个40瓦左右的白炽灯发出的光大约为300lm。

这里我们就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了。流明和功率是有着区别的,功率可以通过简单的加法进行叠加,而流明所产生的亮度却是无法通过简单的加法进行叠加的。这就好比我们平时节日装饰用的小串灯,其本身的光照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把其中所有小灯泡的功率加到一起,然后换一个同样功率的大灯泡,那么一定时这个大灯泡的光照亮度一定是会更高的。

假如有足够长的电线连接地球和月球,在月球上装一个灯泡,在地球上打开开关,灯泡多久才亮?

按照纯数学计算,结果是明显而简单的。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但现在的速度是多少?电流是电子的运动,比较慢,远没有达到光速!但是,驱动电子运动的是电场,而电场的速度就是光速本身,所以电流的速度,也就是光速,是很快的!通常我们开灯感受瞬时变量,并不需要时间,只是因为距离太短,根本感受不到!那么理论上,38万公里的距离,光速,时间大概是1.27秒。也就是说,如果你打开地球上的开关,月球上的灯泡要过1.27秒才会亮。但是,在地球上还需要1.27秒才能看到灯泡亮起来,相当于往返一次,也就是2.54秒!不过以上都是纯数学理论分析,都是完美条件下的结果!而实际情况呢?没有可能。我们无法在地球和月球之间连接足够长的电线。电线的承载能力是一方面,地球和月球都在自转,包括自转和公转,这就更不可能了!退一万步说吧。假设你成功连接了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导线,打开开关后月球上的灯泡就不亮了,因为这么长的距离理论上需要非常高的电压,任何导线都有一定的电阻,这是不可能实现和避免的!一切都怕“如果”这个词,尤其是非常严谨的科学,因为一旦出现,就意味着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充其量是一个理想的思想实验,这样的思想实验并没有太大的意义!。